打造“老城复兴”样板 “城南崛起”加速
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现场,积蓄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灯火璀璨的“夜经济”,点缀城市的生活气息;厚重绵长的旅游资源,让青云谱区精彩持续“出圈”……如今,青云谱区“老城复兴”之路已全面进入“加速度”模式,方兴未艾的“城南宝地”成为客商络绎不绝的投资兴业热地、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打卡旺地。
2024年,青云谱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5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左右,增速实现逐季攀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1%,规上服务业营收预计增长15%左右,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增长1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逆势上扬。
兴产业、推项目,城市发展升级
产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青云谱区建立起以建筑、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传统产业和都市工业、生命健康、数字创意三大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的“3+3+X”现代产业体系。青云谱区“建链”“延链”“补链”,生命健康产业稳步壮大。热敏灸智能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成功落户,预计年营收超1亿元;江西普健体外诊断研究院顺利投产,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海凭国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启动预售,预计年产值达8亿元、税收达1000万元。截至目前,青云谱区生命健康企业突破900家,亿元以上生命健康企业达5家。
为助力传统优势产业建筑业壮大,青云谱区成功引进青云谱装配式建筑研究中心,培育建筑业规上企业5家,总数突破140家,建筑业总产值超950亿元,为实现千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青云谱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增至28家,营收达16.39亿元,同比增长16.3%。“上云”企业达1902家,8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获评“省数字经济集聚区”。为促进商贸物流稳健发展,青云谱区今年开展7场“惠购青云谱”系列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超3亿元。
在项目建设中,2024年青云谱区新签约总部项目7个,“首店、首进”项目6个,高品质服务业项目15个。实施重大重点项目179个,完成投资305.78亿元,项目数量、投资体量实现双提升。
集聚产业、带动消费、支撑就业、涵养税源,楼宇经济的发展促进老城空间优化和高效利用。2024年,青云谱区持续“填楼”“满楼”,成功培育“百万元楼”15栋、“千万元楼”7栋、“亿元楼”7栋,企业入驻率超72%,预计实现税收17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全年成功改造老旧厂房14万平方米。101汽车文化街区投入试运营,正式运营后预计年营业额突破50亿元。京3+创意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成功盘活低效用地近百亩,积极引导京华、宏迪、立特丽等7家企业提质扩容,新经济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等2个项目正式建成,新增工业厂房近7万平方米。
强功能、惠民生,公共服务加码
2024年,青云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达17.1亿元。10件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青云谱区深化“5+2就业之家”建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100人。为2000余名困难群众购买“青云暖心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82万人,发放养老金4.67亿元。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放社会救助金2586万元,守住兜牢民生底线。
同时,青云谱区投入4.2亿元加快推进洪都、万溪等4所学校建设,新增省标准化幼儿园10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托育机构平均收费标准下降25.8%,群众“入托贵”“入托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智慧医疗系统实现信息化互联互通,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1.47%。新增“一老一小”幸福院3家、幸福食堂5家,累计服务老年人15万人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服务群众180万人次。
为完成群众的“安居梦”,2024年,青云谱区完成万溪村等3个安置小区回迁工作,分配房源4000余套,助力903户居民搬新家,整治C、D级危房337栋,改造老旧小区17个,惠及居民6300余户,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8台,群众居住更加舒心。此外,还新建口袋公园2个,新增绿地面积3800平方米,让更多群众“开门见绿”。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青云谱区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洪腾高架、上海路南延成功通车,洪城路至解放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工程有序推进,“3分钟至5分钟上高架、进环线”覆盖区域进一步拓宽。打通“断头路”2条,洪都老厂区及周边区域支路总长度突破25公里。(洪观新闻记者 徐景)
1、本网转载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转载稿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南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南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南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果本网所转载稿件的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ncnews@ncnews.com.cn)或电话(0791-86865371,0791-86865387)通知本网,本网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