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入冬以来,新建区抢抓农闲时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时间、抢进度,全面推进2.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打好基础。自2011年以来,新建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0.69万亩。
新建区西山镇地处西山山脉南部,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由于地势复杂、土地零散,很多土地耕种非常不便,被农户称为“巴掌田”“冷水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今年新建区将这些地块纳入高标准农田整治范围,打破原有的小田界限,统一规划、统一整治。通过平整土地、修建灌溉系统、完善田间道路等措施,将原本零散、不规则的“巴掌田”整治成为连片、规则的高标准农田。
“我们村里的田都在山脚下,土地比较零散,灌溉也不方便,大一点的机械都下不了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后,不仅让原有的小田变成大田,还修好了机耕道,建好了水渠,各种机械都能下田了。我们种田的成本比以前低,只要管得好,粮食产量一定不成问题。”看着家门口的变化,西山镇梅岗村村民熊梨根高兴地告诉记者。
同样处于丘陵地区的石埠镇今年也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平整土地,开沟挖渠,笔直的机耕道和方正的田块已初具雏形。部分地块甚至还抢抓农时播种了冬油菜,实现当年整治当年播种,农户当年受益。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适当增加机械和人员,合理安排材料,把2133亩的农田分成3个片区,各个片区同时开工,同步推进。截至目前,整个工程已经完成75%,现在正在进行配套工程的施工,确保12月底把高标准农田交付到老百姓手中。”石埠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方管理员邹北京说。
作为全国产粮油大区,新建区把高标准农田整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耕地、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这项惠民工程。通过连片提升、整乡推进的方式,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流转租金普遍提高了200元至300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洪观新闻记者 陈明喜)
1、本网转载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转载稿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南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南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南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果本网所转载稿件的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ncnews@ncnews.com.cn)或电话(0791-86865371,0791-86865387)通知本网,本网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