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至9日,2025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切实加强,由被动的“抢救第一”转向了主动的“保护第一”。
2024年文物事业亮点颇多——文物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文物保护法修订公布,通过法定程序将“保护第一”确立为不可挑战的国家意志,文物保护依法治理进入新的阶段;“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在全国25个省(区、市)落实,“先调查、后建设”试点在上海启动;2024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完成71万余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的复查,新发现文物5.2万余处;7批211件(套)流失海外文物艺术品从美国、日本、阿根廷、意大利等回归祖国;“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
过去一年,文物系统扎实推进文物“大保护”格局构建,文物资源管理做细做实,文物系统性保护得到加强。文物系统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机制,截至目前,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99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088处,完成59541件(套)备案。
过去一年,文物安全责任不断压实。不可移动文物卫星遥感执法监测对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首次实现了全覆盖。文物系统严厉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全年文物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28%。
过去一年,文物系统创新加强文物研究阐释和传承利用,文物考古研究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即将结项,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相关研究成果已经纳入全国统编《中国历史》等教材。
过去一年,博物馆纪念馆教育功能切实增强,文物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攀升。全国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全国已有200多条文物主题游径。
会议强调,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文物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加强考古和文明研究阐释,强化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深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切实维护好文物安全,扩大优质文博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发挥革命文物作用,着力推进文物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化文物领域国际交流合作。(记者 李韵、王笑妃)
1、本网转载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转载稿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南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南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南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果本网所转载稿件的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ncnews@ncnews.com.cn)或电话(0791-86865371,0791-86865387)通知本网,本网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